联系人: | 杨经理 |
电 话: | 0317-7696987 |
传 真: | 杨经理 |
邮 编: | 061600 |
邮 箱: | 1002168888@qq.com |
服务热线: | 0317-7696987 |
“饮料瓶的封口很不卫生,拧开饮料瓶盖,直接对瓶吹,相当于拿一年不洗的碗筷吃饭?”近日,一条微博吓住了不少常喝饮料解暑的人。那么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饮料瓶瓶口的缝隙是否是细菌滋生的乐园呢?为此,记者通过广州绿洲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的指导,做了一组试验来对此说法进行检验。
为了检测不一样的规格的饮料瓶瓶口处是否会渗入细菌,记者从超市购买了3瓶未拆封的瓶装饮料:一瓶500毫升的茶饮料,一瓶500毫升的牛奶果昔饮品,一瓶300毫升的乳酸菌饮料。记者仔仔细细地观察后发现,3个饮料瓶瓶盖处的确有一道不足1毫米的缝隙。同时,记者也拿来一只盛过食物静置室内5小时的饭碗。
“考虑到瓶口附近可能有少量细菌,建议用2毫升的无菌水冲洗瓶口,时间为2分钟到3分钟。”按照广州绿洲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制定的试验方案,记者开始做试验。为避免空气中的细菌对试验造成污染,记者点燃一个酒精灯进行灭菌消毒。
1、记者依次将三个饮料瓶打开,用滴管吸取2毫升的蒸馏水冲洗饮料瓶瓶口处,冲洗下来的蒸馏水被导入烧杯中。
2、随后,记者用吸管吸取1毫升的带菌蒸馏水,将其匀速滴落在菌落总数测试纸上。10秒钟后,测试纸表面已经将水完全吸收,记者随即在测试纸上写下编号,并将其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封好。
3、记者将2毫升的蒸馏水倒入没有刷洗的饭碗中,搁置2分钟,随后吸取1毫升液体滴落在测试纸上。
4、记者将4张密封好的测试纸放进酸奶机中进行培养。为了能控制好细菌繁殖的温度,记者在酸奶机底部注入三分之一的清水,放入一只倒扣的玻璃碗,在玻璃碗上支好支架后,记者再将密封并依次摞好的测试纸放在支架上。担心温度过高,记者将酸奶机盒盖处敞开一道缝隙,经过温度计测量,记者看到测试纸附近的温度为37摄氏度。
每隔一小时,记者就对酸奶机中的温度进行观测,并保持测试纸附近的温度在36摄氏度到38摄氏度之间。
昨天下午3时,经过15个小时的培养,记者看到,每张测试纸上慢慢的出现如针尖大小的紫红色斑点。广州绿洲生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人员和记者说,这些紫红色斑点就是不断分裂繁殖的细菌。“培养15个小时后慢慢的出现菌落,培养24小时后为最佳计数时间。”
昨晚12时,记者看到测试纸上的紫红色斑点明显加深、变大。1号测试纸上培养的细菌是从茶饮料瓶口处获取的,试纸上呈现出密密麻麻的小斑点,但斑点只有针尖大小。2号试纸培养的细菌来自牛奶果昔饮品瓶口处,第3张测试纸上的细菌来自活性乳酸菌饮品瓶口,记者发现,这两张试纸上的菌落数量并没有1号测试纸上的多,但是“个头”却比1号测试纸上的要大。4号测试纸测量的是未洗饭碗上的菌落,菌落的面积明显要大于前面3张测试纸上菌落的面积。
饮料瓶瓶盖处的缝隙可能会渗入一些细菌,但未刷洗的饭碗所滋生的细菌数量明显要比瓶口缝隙处的多。所以,“拧开饮料瓶盖,瓶口对人口就喝,相当于用一副一年不洗的碗筷吃饭”的说法未免言过其实。
总医院消化内科李世荣教授说,在人们日常饮水吃饭中,或多或少都会有细菌顺着水或食物进入人体内。但是,大多数细菌进入胃里,就被胃酸杀死了。平时大家喝水,没有人会含住整个瓶口。李教授说,这样做才能够沾染到细菌的可能性会更小,所以大家大可不必过于担心。但是马路边一些小摊上将饮料浸入水中,李教授认为这种方法不可取,这会大幅度提升细菌渗入瓶口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