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人: | 杨经理 |
电 话: | 0317-7696987 |
传 真: | 杨经理 |
邮 编: | 061600 |
邮 箱: | 1002168888@qq.com |
服务热线: | 0317-7696987 |
继今年一、二月,农夫山泉、可口可乐等厂家因为难以承受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而提价,包装材料涨价的压力又再逼近饮料行业。日前,东莞合琪塑料的相关负责人罗先生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食品级PC料从今年初到现在已经涨价两成以上,本月每吨还将上涨1000元,涨至2.6万元/吨。对于包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水企业一致认为压力很大,不过各水企负责人均表示暂时没有调价的计划。
包括瓶桶装水、饮料瓶在内的塑料制品都是原油的提取物。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油价屡创新高,纽约商品交易所5月份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20日上涨2美元,收于每桶83.45美元,涨幅达2.5%。
据罗先生介绍,食品级PC料从今年1月到现在涨了4700元/吨,目前的价格高达26000元/吨。他还表示,本月仍有上升空间,会涨至2.7万/吨,再涨5%左右。
据本土一著名桶装水企业老总在接受记者正常采访时表示,注拉吹工艺的全新料PC桶今年在30元左右,挤吹在25元左右,都比去年贵了3~4元。芙蓉山泉总经理杨金银和记者说,以企业一年订购15万个桶计算,此次包材涨价,企业每年要多付50万。
不过业界一致认为,目前饮用水企业感觉到压力最大的并非来自包材价格持续上涨,而是来自于人员成本。上述桶装水企业的老总表示,“这几年,水行业涨得最厉害的就是工人工资。”该人士笑称,5年前,自己工厂装卸工的月薪最多一千元左右,现在单桶的计件工资已经由4分提到了6分,装卸工在旺季可以赚3000元/月。
芙蓉山泉总经理杨金银向记者透露,随国家对薪酬、保障等方面做政策引导,今年员工的收入大概有15%的上调。但是他也直言:现在行业普遍遇到招工难的问题,企业和员工的劳务关系已发生转变,现在终端送水工即便出到2500~3000元的工资,依然很难招到人,因为年轻人都不愿意干这些苦力活。
工资成本的提升也刺激企业通过其它方面来“截流”。日之泉总经理助理袁健雄和记者说,今年日之泉多上了两套全自动吹瓶机,以节省瓶装厂的人手,这些机器或将使瓶装厂的人手减少一半。
该著名桶装水企业的老总指出,这几年来,其它行业都因为原料问题调过价格,唯独水行业鲜见涨价。对此,该人士指出,目前水行业同质化严重,供大于求,所以小水厂就没有定价权。
日之泉总经理助理袁健雄也向记者表示,饮用水的价格难以上调,日之泉2004年将产品出厂价上调10%后到现在,都没动过产品价格。他表示,今年也不会调整产品价格。
其实包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对饮料企业的压力从今年初慢慢的开始显现。早在今年1月,农夫山泉天然水、农夫果园和尖叫系列的出厂价就上调了约5%,包装原料PET涨价约27%、白糖涨价约37%、柴油涨价约40%是业内认为其涨价的主要原因。
而可口可乐从2月起在杭州等地涨价5%,此次涨价并没有涉及到全国市场,但是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所带来的压力已经显现。其对外宣称的涨价原因,除了糖价上涨外,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其他原材料和运输成本的提高,使其成本压力骤增。
虽然行业还没见价格大规模上涨的情况,但在生产领域,随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企业已经在想方设法应对了。一些饮料企业已经借着换包装暗自上调饮料价格。雪碧旧包装容量600毫升,但更换新装后容量只有500毫升,售价相差无几。再如统一鲜橙多,由500毫升换装后变成450毫升。
鼎湖山泉、日之泉等企业的相关负责人均向记者表示,暂时不会调整价格。不过杨金银也指出,目前饮用水行业竞争过于激烈,在调整价格上大家都不敢走在前面,但如果各项成本持续上涨,涨价也是迟早的事。
对于此次包装材料大幅涨价,饮用水企业一致认为,日子更不好过了。但上述桶装水企老总认为,相比2005、2006年一吨PC料要3万多元的历史最高峰,现在的价格是行业十年来一个中等的价格。他表示,桶的价格经常波动,去年是处于比较低的价格,曾经跌到1.8万元/吨,但当时也没听到哪家企业说风调雨顺,不见得有水厂说日子好过。
他指出,不管原料价格降低或升高,这是整个行业面对的问题,小厂面对,大厂一样面对,企业日子好不好过,那是相对于同行有没有竞争优势,而原料涨价,终究是会由消费者买单。
该人士指出,今天水行业的困难是竞争非常激烈导致,不是成本上涨所导致。行业以前的市场格局,不适合大资本进入。2006年,水行业还是“遍地开花、山上插满大王旗”的景象,小企业美滋滋的。但是行业现在是开阔的平原地,是大机械化部队发挥优势的时候,适合大品牌大资金一统天下,小企业只能赶紧溜,或被收编或自己转型。“就像欧洲的水行业,经历了100多年,就剩下雀巢和达能了。”
国家质检总局本月20日公布了最新的被撤销食品公司制作许可证的名单,在国家质检总局的官方网站公布的信息中,记者看到,此次涉及到的饮用水品牌超过30家,占总数1/10。不过这一些品牌多以小品牌为主,被撤销的原因多为企业停产和有效期届满未延续。广东地区共撤销了两家饮用水企业的生产许可证。其原因均为有效期届满未延续。
分析人士认为,今年行业在原材料成本、人员成本上面临巨大压力,小企业缺乏规模效应抵御压力,加上从去年食品安全实施到现在整个饮食业的门槛在提高,小企业退出市场将是必然。